紫藤山黄教授电话:15999638256
深圳市紫藤山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学术研究 正文 学术研究

从《艺概》、《艺境》到《审艺学》 ——评梁玖教授的《审艺学》

紫藤山 2019-11-25 学术研究 496 ℃ 0 评论

 从《艺概》、《艺境》到《审艺学》


——评梁玖教授的《审艺学》


黄永健*


一、《审艺学》出场的背景


 


艺术学升格为与文学平起平坐的独立学科门类后,艺术学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做好学术宣传工作。


 


目前,艺术学界特别是艺术理论学学者的一些专家发表了系列文章,阐述艺术学升格的理由、价值和意义,但是,这远远不够,从学理上充分阐释艺术学与文学学科界限,充分阐释艺术学与文学、美学、哲学、文艺学的学科界限,特别是充分阐释当代大众文化语境下“艺术性”和“文学性”实质内含和外延所属,对于确立艺术学独立学科门类的地位,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只有通过集束式、规模性的理论阐释和学理宣传,让文学从业者和普通民众破除“文学中心说”的迷信,从逻辑上厘清了艺术和文学、美学、哲学、文艺学的逻辑关系,理解了艺术在文化价值系统的位置和艺术自身的谱系学原理,才能真正让艺术学从目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所确立的十三个独立学科门类中独立出来,得到人文社科学界和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同,并进而实现中国艺术学的当代性建构。


 


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之下,梁玖教授2007年出版的《审艺学》就具有了特殊的学术引导价值。梁玖教授凭借他本人独立思考和多年的艺术创作体验感悟,在黄会林教授的鼓励支持之下完成的这篇博士后出站报告,可以看作是作者“敢于创新”的独抒己见之作,清代刘熙载在他的《艺概·文概》中评价王充的《论衡》:“王充《论衡》独抒己见,思力绝人,虽时有激而近僻者,然不掩其卓诣”,学有代传,文同其心,今天我们用刘熙载的这段话来看待梁玖的《审艺学》,则可以认为在举世大谈“审美”, “审美主义思潮”几乎一统天下的学术氛围中,《审艺学》对于《美学》的“对抗性”命名行为、其鲜明的学科独立意识和学科建构意识、其学术诚意、反道性行为(梁玖语)以及其中在所难免的偏激论说,真有些“独抒己见,思力绝人”的峥嵘气象,古人谓瑕不掩瑜,《审艺学》作为当代一位中青年学者的理论独创性著作,“虽时有激而近僻者,然不掩其卓诣”,其书出版后4年,艺术学独立成为学科门类,正说明作者熟虑深思的艺术学建构路径是准确的。


学术界一般认为德国学者马克斯·德苏瓦尔(MaxDessoir,1867-1947)于1906年出版的《美学与一般艺术学》标明了艺术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一百多年前,德国人马克斯·德苏瓦尔就开始反对艺术和美密不可分的传统看法,认为艺术除了表现美以外,还表现悲、喜、崇高、卑下甚至丑。另一方面,审美领域又广于艺术领域,因为审美领域不仅包括艺术现象,而且包括自然现象和现实世界的其他现象。此外,艺术不只产生审美享受,它还有其他一系列功能。一般艺术学应当研究艺术的这种多面性,并以此有别于美学(凌继尧:《艺术学:诞生与形成》),德苏瓦尔的看法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其掷地有声的学理说服力,如现代主义绘画、戏剧、小说、音乐、舞蹈等门类艺术中的经典作品并不表现美,当下中国艺术作品有表现美的,也有的表现丑甚至恶等,同样具有广大的接受群体,难道我们就因为它们不美而将其排斥在艺术研究的门槛之外?依据美的规律和逻辑不能令人信服地阐释现当代很多艺术作品、艺术行为、艺术现象,依据美的规律和逻辑更不能有效地遏制“非美”、“反美” 艺术作品、艺术行为、艺术现象蜂拥叠出,艺术学(或曰一般艺术学、审艺学)必须登台演戏,是人类已有的,新出的和将来即出的种种艺术事象,呼唤艺术学登台唱戏。


中国学者李心峰1997年出版的《元艺术学》,可以看成是中国学者为建立当代艺术学学科所做的开拓性工作。元艺术学作为一种“科学的科学”即艺术学之学,李心峰教授的学术目标直指艺术学的学科建设,元艺术学的学术抱负是为确立艺术学在现代学术之林中的学科地位,为艺术学的存在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元艺术学》筚路蓝缕,功不可没,这本书讨论了艺术学之学——元艺术学成立的理论背景,艺术学的诞生、发展及现状,艺术学的对象,艺术的通律论,艺术学架构、艺术本质论,艺术类型学,民族艺术学构想,比较艺术学概说,描述、解释与规范——元批评学构想,艺术史哲学的基本问题。作者在《元艺术学》中指出:艺术学学科地位的真正确立,仍有赖于大批具体的艺术学著作的出现。即使在艺术学已经从文学中独立出来成为我国第13个学科门类,类似于《元艺术学》、《审艺学》这样的从艺术独立立场展开艺术学理论建构的著作,依然是当代学界极为需要的著作。


二、从《艺概》、《艺境》到《审艺学》


“艺”、“术”在中西方古代语境中,都是指“艺能”、“技术”而已。根据作者的考察,汉语中“艺术”一词汉代已经出现,今查《辞源》,“艺术”词条的解释为:泛指各种技术技能。后汉书二六伏湛传附伏无忌:永和元年,诏无忌与议郎黄景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艺术。注:艺谓书、数、射、御,术谓医、方、卜、筮。可见古代汉语中“艺”、“术”、“艺术”这三个词与现代审美意义上的“art”相去甚远。至晚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刘熙载发表《艺概》,中国出现了以审美为出发点,并企图以审美性质将诸门艺术进行概念统一的尝试。《艺概》是作者平时论文谈艺的汇编,成书于晚年。分《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经义概》,分别论述文、诗、赋、词、书法及八股文等的体制流变、性质特征、表现技巧,评论重要作家作品等,如果以现代艺术学研究架构来加以观察,则《艺概》讨论了艺术的本体论、创作论、价值论、风格论、流变论、作家论等主要问题,可称之为中国古代第一部《艺术美学论》,从《文心雕龙》、《书谱》、《琴况》直至叶燮《原诗》,中国古代艺文论家或主要论文,或进行门类艺术的探讨,到晚清才终于出现以“艺”来囊括文学和其他门类艺术的《艺概》。而西方学术界的这一努力比中国学者要早一百多年。


1747年法国美学家夏尔·巴托《简化成一个单一原则的美的艺术》,被认为是现代艺术概念诞生的标志。该著将美的艺术确立为以摹仿自然美为原则,以愉快为目的的艺术,以“音乐、诗歌、绘画、雕塑和舞蹈”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系统,“美的艺术”摆脱了技艺和科学,而净化为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概念。因此,夏尔·巴托《简化成一个单一原则的美的艺术》也可以被看作是西方的第一本《艺术美学论》。


上承叶燮的古典艺术美学思想,外接西方生命美学的外来学说,再次以审美为出发点,并企图以审美性质将诸门艺术进行概念统一尝试的,要数宗白华的《艺境》。1948年,宗白华将谈文论艺的文章结集为《艺境》,并表示是受到唐代画家张璪失传的《绘境》的影响,《艺境》显然不仅仅谈“艺”,也兼而论“文”,并附有他的 “流云小诗”,因此留学德国接受了西方现代艺术学学理洗礼的宗白华,试图以“艺”来统摄艺文的学理建构路径是至为显豁的。不过,宗白华的《艺境》耽于谈美,依然是以中国学问为底色,并糅合了西方美学的中西映照版《艺术美学论》。


梁玖的《审艺学》直截了当地以“审艺”这个新造词,质疑“审美”的正当性,并进而质疑美学及审美主义理念在人类艺术实践中的合法性,以艺术事实说话,以艺术感受发言,断言“审艺”与“审美”是两家人,不是一家人,认为人类诉求艺术的目的,审视艺术的视点、评判艺术的依据和方法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因此,这本专著虽然号称不是为了取代“审美学”,但是,就其学理阐释和学科建构路径来说,可以看作是当代中国学者在新的话语环境之下,一反前贤先人的艺术美学言说路径,以独立艺术学视野(或称其为大艺术学视野)进行艺术的本体论建构的有益尝试。


三、《审艺学》的学术价值及其他


《审艺学》从当代的艺术困惑切入论题,主要探讨艺术何以可能发生,何以持续发生,何以将来发生,艺术为什么必须挣脱审美主义的学理藩篱,作自我的审视,自我的解放和自我的约束。按照《审艺学》所指示的“审艺”路径,人们可以首先将那些被“审美”观照所排斥的艺术文化资源纳入“意义化生存诉求”的范围之内,从而使得人性可以得到艺术的多方位多层次的情感滋润。除了帮助我们获得异质性的艺术文化资源之外,审艺学的学理逻辑可以鼓励促进人们大胆地认知人类多元艺术现象并积极开展艺术创作和艺术创新。


审艺学的宽容态度可以帮助我们建立一套开放性的但仍然尊重艺术规律的艺术评估体系,帮助个体、团体乃至民族国家建立行之有效的艺术审查制度。《审艺学》的作者带着问题意识进入论题,同时在整个研究的细节部位,都在考虑如何建立新的合理的艺术规范,作为一本获得问题,进入问题,初步揭示问题并热切呼唤解决问题的明显带有出位意识的学术著作,本著初步揭示现当代“异类艺术”的艺术学存在依据和合理性,初步展示解决问题的方向路径,《审艺学》在艺术学呼唤独立并且真的独立成为学科门类的时代姻缘中,发挥了并将继续发挥推波助澜的学术引导作用。


按照作者的陈述,本著的学术运思路径有二:1、再启蒙寻根 2、开疆拓土。基本方法是反思研究,即要对原有的知识系统,观念价值,学术传统,创造模式进行重新审视和评估,又要对实际存在进行透视。其结果可能就会产生新文档,其目标要求能够发现艺术事件,提出关于艺术的新的学术话题,以便人们对艺术进行重新审视、梳理、认识、界论、力求获得支持自己评判艺术文化,享受艺术文化,创造艺术文化,传播艺术文化的新观念和新方法。因此本著在亲切体认广征博引的基础上,大胆立说,有意用陌生化的带有艺术直觉透视的语言说话,如关于艺术的功能,作者拈出“保命性需求的资生价值,安稳舒适生活的安适价值,满足娱乐的价值,放飞梦想释放心灵情怀的创生价值,科学价值,温暖身心的润心价值,润饰支持价值等”,就是没有提到审美价值,可以看出梁玖所提出的艺术七大价值,着眼于艺术的人性特点,艺术本来就是人类生存生活的自在性需要,审美价值固然重要,但是艺术所提供给人类的绝不仅限于审美价值,有时候比如在当下的中国,艺术的安适价值、娱乐价值、创生价值要比艺术的审美价值更重要,艺术价值结构在当代中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我们不能像鸵鸟一样,将脑袋瓜埋进沙子,掩耳盗铃般视而不见,可笑地拒绝艺术的新现实,拒绝对新起的艺术现象进行创造性的理论阐释。


t010573b380ca191886.jpg


本文标签:十三行新诗紫藤山文化紫藤山诗画黄永健教授

版权说明:如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 紫藤山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附带本文链接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网站分类
搜索
文章归档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6 zitengshan.com 版权所有归 深圳市紫藤山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粤ICP备16121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