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永健
杨新这几年在他的故乡执着沉缅,以书画、写生、教学寄托乡愁、城愁一一因为曾经他也在国际大都市深圳打工、教学、画画、写字,忙得不亦乐乎,中年之后,人渐收敛含藏,故土乾县的儿时回忆,乡村集镇上烟火气息挥之不去,这个自称“十分怀旧”的画者,于是拾笔临写,试图将其对故乡及人生的感悟和怀念定格在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速写画面上,我读这批八十幅左右的人物、街景速写,为老友沉缅创作时的激情而喝采,为他一了少年时的画家梦而欣慰。
中国画画的人太多,从艺的人也很多,大约分为三类:为了兴趣、为了职业饭碗、为了无聊。为了兴趣可以干一辈子,为了饭碗干一阵子,为了无聊干一会子,杨新是为了兴趣而追求画艺,根据他的讲述,他曾经想画画、羡慕画家运笔成真,但不得其门而入,一般人也就会知难而退了,但是他在知难遇阻的青少年,不放弃、寻机缘,他终于跟一个下放知青入了门,从此,他的这个兴趣和愿望得以逐步实现,人生苍苍,在这个沿着兴趣的指引不断求索的学画、画画的道路上,杨新自得其乐,幸福得只有他自己知道,甘苦自知,也辛苦得只有他自己明白,作为朋友、文友、同道,我总是为他高兴,因为为他高兴也为自己高兴,这些年与杨新相处,也慢慢被他的乐趣感染,逐渐激发起自己的书画兴趣,以为生活的寄托的一部分,可不快哉,书画以生活和读书不断滋养,书画反过来滋养人生、生命,这么多年交往过程中,诗、书、画给我们带来的安慰和滋养,不是一句两句可以说完。
杨新的这批乾县家乡市集人物风景速写,每帧都是精彩的,因为他将全部的热爱和学问都灌注在笔触里了,一切有情,画面传情达意,到了这个年龄还能在画面上拾取儿时的风尘回忆,予以有效表达,可亲可近,初心回报,不是足以快慰不尽?
是为序。
2024年11月21日于
北京
版权说明:如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 紫藤山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附带本文链接。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