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山黄教授电话:15999638256
深圳市紫藤山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学术研究 正文 学术研究

深圳大学教授黄永健:向深圳“拓荒牛”致敬

紫藤山 2020-01-31 学术研究 596 ℃ 0 评论

   一座城市,三十年承载了多少记忆?是尘土飞扬的深南大道,是布吉河的潺潺流水,是竹子林连排的竹棚,还是那一丛丛鲜艳的勒杜鹃?


   三十年前,深圳春潮涌动,百废待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怀着热情和憧憬来到了这里,在那火热的年代杀出了一条别样的血路,经历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自1980年深圳被设立为经济特区之后,这个临近香港的小村镇成为了全国瞩目的焦点。当时这里几近荒废,但不久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开山的爆破声,这片荒凉的土地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施工现场。由于当时深圳本地缺乏专业的施工队伍,缺乏相应的建筑材料的供应和生产。于是他们来了,在到处都是荒坡野岭、杂草丛生的的深圳开踏出了一条条血路。


   王丛飚先生的长篇小说《血路》就描写了这样一群人。他们的名字叫基建工程兵。小说主要描述了以黎阳为首的基建工程兵拓荒深圳的种种经历,他们在深圳特区不断成长,不断挑战自我,最终取得成功。


   书中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有初到深圳遭遇天火的无奈,有遭遇强台风袭击时的始料未及,有靠海却喝不到淡水的痛苦,也有情欲纠结的烦闷……


   作为一部兼顾写实与艺术创作的非虚构文本,这部作品的闪光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QQ截图20200131175237.jpg


  一、史实与艺术的相互关照


   这是一部关于基建工程兵的史诗,书中许许多多的故事,无数个鲜活的面孔,读起来仿佛让我们回到那个时代,那个艰苦困惑却又激情豪迈的年代。


   书中的人物,不管是主人公黎阳,还是次要人物马长安、胡远国、桂诚友这些普通的战士,或者市长欧阳杰,都在真实的历史岁月中活跃着他们的身影。也许你对不上他们的名字,但若是提起竹子林的那场大火,提起整治布吉河的艰苦,提起四天完成一层楼的深圳速度,甚至提起那被蚊子咬后总也好不了的肿包,他们都会被一一记起、复活。那些记忆深深的烙在了两万基建工程兵的脑海里,也印在了所有在深圳奋斗过的人的心里。


   以史实为题材的小说,不能泥陷于史实做成回忆录或忆苦书,基建工程兵的这段历史是悲壮的,但是在悲壮的历史帷幕之后,是两万个鲜活的生命以及每个个体生命的奋斗、挣扎、煎熬,血与火交迸,鲜花与泪水,跌落与奋争,作为从这条血路上走过来的一名战士兼作家,王丛飚充分认识到心灵真实和现实生活的距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对话关系,长篇小说《血路》数易其稿,目标是要在历史关怀和人性关怀的双重视野内,塑造基建工程兵群像,让现在的深圳人及后来者记住那些可歌可泣的拓荒牛。


    小说中很多事件是当年真实发生过的,人物都能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甚至很多文件和讲话都是原原本本的呈现在了读者面前。没有经历过那段历史的读者也完全可以顺着这条血路去体验特区拓荒时期的每一个黎明和夜晚——台风肆虐的竹子林,生命搏击着大火;集体转业的军旗前,挥泪告别,自谋出路,惶恐与不安神情历历在目;排队购买股票抽签纸,轮到你的时候被告知售罄,发生在基建工程兵也是常人身上的愤怒与焦虑……


QQ截图20200131175251.jpg


       小说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把握,带着浓厚的时代气息,小说中的心理描写遵循着时代特征,使得人物更具有历史真实感。


   非虚构类小说在基本忠于历史的前提下,将历史进行艺术性的处理,却时常能抵达历史的深处,发人深省。长篇小说《血路》通过不同人物命运的深度追踪摹写,为我们刻画了一段特殊岁月的印记,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对生活和历史的深深地感喟,更多的是对那段历史的深切缅怀,和对特殊时空背景中,生活过战斗过的一群血肉之躯的人性反思。


   二、体验者、叙述者、旁观者


   作家本人在这篇小说中担任了不同的角色,他既是那段岁月的体验者,也是向我们叙述历史的叙述者,有些时候他又跳脱历史,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那段岁月。


   小说以副团长黎阳拓荒深圳的两起两落,最终创造辉煌的故事为主线,穿插了围绕在黎阳身边的大大小小不同人物的奋斗故事,主线与副线共同串起了基建兵拓荒深圳、建设深圳的艰难历程。


   黎阳是转业基建工程兵中最优秀的代表,他身上具有坚定、勇敢、无畏的创业精神,同时在他身上也体现出改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彷徨与失落情绪。


    作者站在体验者的角度,向我们展现了当时真正的历史场景,让黎阳这个形象更具真实感。又站在叙述者的角度,向我们讲述了关于人物所经历的一系列事件,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黎阳的两起两落,自然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同时作者又将笔触延伸至一批在特区建设中不断成长,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挑战自我最终完成自我定位的普通基建工程兵们。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操着不同的方言,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作者波澜不惊地写出了他们的苦与乐,在平淡的拉家常似的叙述中,让我们体验着他们的转变与坚定。


QQ截图20200131175259.jpg


      作者在不同的人物描写过程中各有侧重,比如在主人公黎阳的身上,我们可以明显的体会到作者所赞扬的那种拓荒精神,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的冲劲以及客观冷静的智者风范。而在桂诚友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基建工程兵们生活中最真实的心理体验,孤独寂寞状态下的对爱情的渴望,对家庭的渴望。而牛福成这个人物形象,代表了当时很多对改革和创新持不同观点甚至有抵触情绪的人们,从牛福成最初的反对、诋毁到最后的配合和奉献,其实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特区建设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最终取得辉煌的不易。当然小说也从其他的人物身及不同事件中,零零总总的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出基建工程兵们在深圳所经历的命运变数。


   作者又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以平和的心态处理很多敏感的话题,不加判断,而让人物自己说话,自己表达,读者走进了人物,就走进了那段岁月,自然而然就有了自己的判断,自己的想法。


   三、用情深永


   作者用情之深体现在很多的方面,首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小说中大量的陕南方言的运用。那浓厚的乡音,朴实甚至有些粗俗的语言,让语言的使用者成为了“情”的代名词。尤其是小说中几个重要人物,他们可能之前很陌生,但是凭着相同的乡音,一起出生入死,一起艰苦创业,乡音成为情感的纽带,乡音将事业、未来和生活的悲欢离合串联在一起。


   作品中还有大量的民俗民风的描写,有些勾起了思乡的回忆,有些成为小说情节起伏跌宕的陈仓暗渡,有些则给宏大沉稳的历史叙述带来了轻松、欢快的气氛。


   作者是在用情来抒写的,用情来表达思想,不难看出作者对于那段岁月的铭心刻骨,对于并肩作战的战友们的深深思念,对于改革开放、开拓创新精神的赞许拥戴之情。


   基建工程兵——一个特殊的英雄群体,用汗水、用毅力、用个性见证了深圳的发展,正如那尊“拓荒牛”一般,鼓足干劲,收获春天。多年后,我们依然会被他们那种无私、拼搏、自强、奉献的精神所感动。


   小说给我们很多启示,人的一生可以很平凡,但是要有一种信念,要有一种源自信念的追求,要有勇气和毅力实现这种追求。不论你在人生的高峰还是低谷,读完这篇小说,你都会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力量在激励着你,我想这也是王丛飚先生想要带给我们的人生原动力。(深圳大学教授 黄永健)


QQ截图20200131175602.jpg


黄永健先生,1963年出生于安徽肥东。中共党员, 深圳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深圳大学文学院文学与新闻写作指导中心主任、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艺术学学科带头人。文学硕士(北京语言大学)、哲学硕士(香港科技大学)、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师从我国著名学者刘梦溪先生进行艺术文化学研究,完成博士论文《艺术文化论—艺术在文化价值体系中的位置》。

本文标签:十三行新诗紫藤山文化紫藤山诗画黄永健教授

版权说明:如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 紫藤山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附带本文链接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网站分类
搜索
文章归档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6 zitengshan.com 版权所有归 深圳市紫藤山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粤ICP备16121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