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山黄教授电话:15999638256
深圳市紫藤山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学术研究 正文 学术研究

深圳人对主流文坛说“不”

紫藤山 2021-02-22 学术研究 1263 ℃ 0 评论

深圳人对主流文坛说“不”

——深圳市南山区文艺评论家协会专题沙龙综述


微信图片_20210222100238.jpg

 

                                                  黄永健 

与会嘉宾:

郁龙余,深圳大学教授,资深印度学学者,2016年“杰出印度学奖”获得者

魏达志:深圳大学博导、经济学家、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著名书法家

吴俊中:深圳大学教授、俄苏文学专家、文化学者、文艺评论家

周思明:著名文艺评论家、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唐小林:批评家、《文学报》“新批评”首届优秀评论奖获得者,本次沙龙主讲嘉宾

张军: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特区文化研究所所长、深圳华文文学学会会长、文化学者

李梅:深圳《南山文艺》主编

安裴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文学评论家、资深报人

黄永健:深圳大学教授、深圳市南山区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作家

肖永革:深圳“青年微视”创始人、企业家

夏子:著名诗人、作家

郁海雷:深圳市“徽商文化研究会”秘书长

高旗:深圳诗人

银辉:网络作家、诗人

湘涵:网络作家、诗人

梁旭红:网络作家、诗人

岳顶聪:深圳大学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研究生

胡娜:深圳大学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研究生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一年后的2015年10月14日,这篇重要讲话公开发表,全文1万4千余字。在讲话中,习近平指出当下文学艺术界存在着8种怪现状。 1、有数量缺质量: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2、低俗泛滥:把作品当“摇钱树”、当“摇头丸”;3、浮躁之风:不能及时兑换成人民币不值得;4、作风漂浮: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下基层;5、价值观缺失:什么缺德的勾当都敢做;6、崇洋媚外: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7、钻进钱眼:成为市场的奴隶,沾满了铜臭气;8、吹捧奉承:红包厚度等于评论高度;为此,习主席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文艺批评要的就是批评,不能都是表扬甚至庸俗吹捧、阿谀奉承。文艺批评就要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像鲁迅所说的那样,批评家要做“剜烂苹果”的工作,“把烂的剜掉,把好的留下来吃”。作家艺术家要敢于面对批评自己作品短处的批评家,以敬重之心待之,乐于接受批评。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


为迎接新年到来,201818日下午,深圳市南山区文艺评论家协会在深圳T6艺术区举办南山区文艺评论家文化沙龙专题讲座,参加沙龙活动的主要为活跃在当代文坛的评论家、著名学者、本地文艺刋物主编及社会人士等。本次沙龙的主题为天花是如何乱坠的,主讲嘉宾为深圳市草根文艺评论家唐小林先生,主持人为南山区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黄永健教授。讲座打破常规,主要采取对话、商榷、讨论、互动、朗诵、文创交流等形式,避免主题先行,观念单一,目标是让文艺沙龙“亮起来“、“活起来”、“动起来”。本次沙龙就“对文坛主流说不”、“ 弘扬真正的批评精神”、 “批评的自由”、“深圳文学的新时代”等话题展开讨论和商榷


微信图片_20210222100303.jpg


一、“对文坛主流说不”——理直气壮地“剜烂苹果”

                                     

主持人黄永健教授首先介绍了此次学术沙龙的策划目标——采取对话、商榷、讨论、互动、朗诵、文创交流等形式,避免主题先行,观念单一,目标是让文艺沙龙“亮起来“、“活起来”、“动起来”。深圳是一个提倡包容、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城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深圳以它的包容吸引了海内外的精英人才前来创新创业,深圳以它相当“艺术化”的软环境,促成了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但是,深圳又是有态度的城市——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很多特立独行的话语和观点,在深圳产生、传扬,风行天下,以至于发挥了引领时代的价值导向作用,深圳的民间话语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轰动效应。文坛也不例外,刘学强、李兰妮、刘西鸿当年以小说展示特区文化风向,振聋发聩,引领一时,我们发现隔一段时间,深圳人就会对当代中国文坛的主流说不。


最近,深圳“草根”批评家,文坛“清道夫”、“捉妖手”唐小林连续重拳出击学术大咖和文坛名家。陈晓明、谢冕、陈思和、程光炜、孟繁华、马原、格非、海子、李少君、徐敬亚、伊沙、雷平阳、刘亮呈、王安忆、余秋雨、贾平凹、莫言、余华、阎连科、陈丹青以被陈丹青捧出名的木心,刚刚去世引起世界华人圈震动的余光中,以及“伤痕累累”的余秋雨、借所谓诺贝尔文学奖评委名头到处吃香喝辣的马悦然等,都在唐小林远功近伐的伏击圈之内,《天花是如何乱坠的》直指陕西贾平凹,《诗歌从业者的“奇葩"评论》直指耿占春、霍俊明、谭五昌、刘波四大"洋泾邦",《“海子神话"应该降温了》痛批所谓纪念海子诗歌朗诵会丧尽天良到了人神共愤的程度……

打工深圳,业余埋首书山学海,从字缝里深挖所谓学者名家大咖的虚妄和硬伤,唐小林说他从一个普通人的常识出发看不起那些虚张声势,见风使舵的“大家”如雷达、刘再复等,唐小林断言北大陈晓明“名词轰炸、玩弄概念、故作高深”以及“字词不通、逻辑混乱、为文粗疏"应该是准确的,大快人心的,笔者曾见陈晓明论文陈述当代中国文学到了“晚郁"时代,也曾“奋不顾身"撰诗斥责其呓语欺世,意在盗名。


虽然遭到不同程度的误解、讥讽以及可以想象的“冷遇”,唐小林毫不畏惧,他认为,对于当下文坛的“怪现状”,要敢于理直气壮地“剜烂苹果”,当下的文学批评,从来就不缺鲜花和掌声,而真正有真知灼见,乃至批评的声音,却总是犹如凤毛麟角。对于那些名不副实的名家作品,或者存在艺术问题的文学作品,批评家绝不应该为了讨好作家而对其瞎吹捧,而应该理直气壮地对其进行学术批评。事实上,当代作家作品中存在的问题的确很多,但长期以来,文坛已被哥们义气似的互相吹捧败坏了风气。作家不喜欢批评,批评家不敢说真话,已成为当今文坛的常见病。在他看来,一个作家应该具有鲁迅先生那样善待批评家,甚至无名批评家的胸襟;一个批评家应该具有李长之那样严谨的学风和不畏名家的勇气。

迄今为止,唐小林对当代文坛众多的著名作家和文学评论家都进行过批评。唐小林所追求的写作是“有图有真相”,有细节、有分析的文学批评。评论某著名作家的作品,在指出其为什么不好的时候,一定是用对该作家的作品分析来说话的。当前文学批评存在的问题很多,诸如批评家不说真话;在谈论作品时,往往谈论的不是文学,而是文学以外的一些文学八卦。一个批评家甘当作家的吹鼓手,对读者进行瞎忽悠,最终只能是误导读者。

批评家应该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即便是在著名作家的面前,也绝不应该低三下四地进行不诚实的恭维。文学批评首先必须是在观照文学的前提下进行的学术分析和批评。一个名作家的作品如果写得不好,而批评家却在人为地进行颠倒黑白的浮夸,这种污染文学的学术风气,正在污染着文学的天空。“剜烂苹果”首先需要批评家的勇气;其次还要求批评家必须有文学的判断力。一个伟大的批评家,丝毫都不逊色于一个伟大的作家,批评家和作家的写作,共同照亮了文学的天空。


微信图片_20210222100254.jpg


资深评论家吴俊忠先生接过唐小林的话头指出,西方文艺理论把文学批评划分为三种类型,即专家批评、作家批评和读者批评。唐小林自称是文艺批评的“圈外人”,显然不属于专家类;但他的批评问题看得准,敢讲真话、击中要害,似乎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读者。因此,他的批评可以看作是专家批评与读者批评的统一。

当今文坛,怪象频出,批评时常沦为“赞美的集体大合唱”。唐小林能够“站在文坛之外清醒地看文坛”不媚俗,不追风,敢于挑名人的刺,并引起强烈反响,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而应视为当代文艺批评的“唐小林现象”。这种现象的特征和意义在于:

一、引领当代文艺批评的价值取向。批评不是作家与批评家之间心领神会的相互吹捧,更不是无原则的赞美和献媚。而是要像唐小林那样,“将自己的写作当作一种对中国文坛的民间观察,目的就是要为中国文坛剜‘烂苹果’”。而唐小林所以能够做到“远离低级趣味”,成为文坛“最果断的批评家”,也决不是偶然的,关键在于他有“希望中国文学真正越来越好”的热切愿望和高度的责任感。可以想象,如果绝大多数批评家都能像唐小林这样,具有促进中国文学发展的责任和良知,真正做到无私无畏,敢讲真话,当代文艺批评必将出现一种全新的景象。

二、倡导一种全新的批评风格。可以断言,文学批评虽然出现“集体赞美”的不良倾向,但并不是所有的批评家都愿意发自内心的那样做。除了一部分人因为利益关系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因为已经渐渐地习惯于写作赞美式的文章,并不知不觉地形成了这种风格,已经不会写出那种锐意批评的文章。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唐小林不仅显示出一个批评家应有的价值取向,而且倡导了一种全新的文风,为我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发展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微信图片_20210222100423.jpg


郁龙余教授发言指出,今天, 见到“草根文艺批评家” 唐小林先生, 非常高兴。 他的《天花是如何乱坠的》、《孤独的呐喊》, 是我国近年来文艺批评界的重要收获。 对他的具体观点, 我们不必求全责备, 而应该充分肯定他坚定的“求是” 精神。


他说是自学成材, 我对此很欣赏。 从某种意义上说, 我也是自学成材。 1965年 9 月, 我考入北京大学, 第二年 5 月 25 日聂元梓等七人大字报就贴了出来。很快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 我真正接受课堂教学才一个多学期。 1970 年我留校任教, 教而后知困, 边自学边教书 14 年。 我 1984 年调到深圳大学中文系, 从教印地语到中国语言文学, 是大改行, 靠的还是自学。 后来当中文系主任、 文学院院长, 说明我的自学是有成效的。 2016 年 12 月, 印度总统慕克吉在总统府举行隆重仪式, 向我颁授“杰出印度学家” 奖。 我成了中国第一、 世界上第二位获得这一荣誉的人。 自学是随身的大学, 世界上最好的大学。 所以, 我对唐小林先生大有惺惺相惜之感。


微信图片_20210222113807.jpg


我在五十年前, 写了一部 40 万字的长篇小说《黄道婆》。 这么多年来, 用绿笔、 红笔、 签字笔改了三次, 最近又在改第四次。 我一边改一边流眼泪, 一个七十多岁的人依然被自己二十多岁写的东西感动。 这说明,《黄道婆》 是一部留得下来的作品。 中医有个理念, 叫“治未病”。 我想等小说再改出一稿, 请唐小林这位说实话的批评家帮我看稿, 将缺点错误解决在正式出版之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发扬学术民主、 艺术民主, 提升文艺原创力, 推动文艺创新。” 我相信, 只要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我们深圳市南山区, 不仅能在经济建设上作出新贡献, 而且在文艺创作、 文艺批评上作出新贡献。

 

 

二、弘扬真正的批评精神     

周思明先生认为,今天,我们讨论文学批评,其实是一次对于文学批评的集体反思,是对文学批评的批评。近年来,出现了一对悖论:人们把文学出现的乱象归咎于批评的不尽责,把文学批评搞成了文学表扬;但如果有批评者真的批评起来,马上便有鸡肠小肚跳起来,将一盆盆冷水脏水泼向批评者,扣上“酷评”、“棍子”、“帽子”之类的罪名。现在似乎都觉得创作者是无罪的,有功的,是为文学做贡献的;而批评者是带着原罪的,该受罚的,是依附于作家的寄生者,搞批评的都是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就像鲁迅笔下的赵庄人看阿Q,横竖不顺眼,觉得他不配姓赵,没有在此生存的权利。

 

反过来说,文学批评本身问题也很多。太多的评论家都学乖了,都愿意当“好好先生”,只栽花不种刺,就是觉得得罪人的事情不好做,打不着狐狸反惹一身骚,招人怨恨不说,还可能失去许多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利益和机会。这就形成一个怪圈——人人都知道文学有问题,作家作品有毛病,但大家都睁一眼闭一眼,甚至把问题和毛病当优点、亮点说。比如像当代小说的暴力血腥、淫秽肮脏、价值观扭曲、道德底线跌破等等问题,很多评论家不仅视而不见,反而飚捧狂吹,把它们当成人性书写深刻、思想个性解放,来派发理论评论的通行证和奖状、奖杯。一些评论者以和名作家套磁、合影、交友为荣,尤其是在他们籍籍无名的时期,不惜肉麻地吹捧名作家或有头衔的文学组织领导,然后从他们那里得到他们想要的好处,达到他们羞于启齿不可告人的目的。

 

回顾上世纪20、30年代文坛,评论家和作家之间可以无所顾忌地激烈争论,批评起来毫不讲情面,鲁迅可以指斥对手是“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鲁迅的对立面也可以骂他是“封建余孽”,论战双方可以杀得昏天黑地烽烟四起,这才有了中国现代文学天空的星光灿烂。在当代欧美,作家们敢于大声呼吁,希望评论家不留情面地批评他们,甚至否定他们,而这丝毫不会影响他们之间的关系,或者说他们之间除了纯正的学术关系以外,没有任何其它关系。而欧美的书评家发出的声音非常具有权威性,他们可以左右一本书的市场销路。在这样的批评环境下,文学艺术才可能出精品力作。


微信图片_20210222100310.jpg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所以,有勇气的文学批评家的独立自由的批评精神,应该大力提倡。应该指出的是,在当下文坛,真正意义上的批评精神仍然十分稀缺。尤其是那种直指当代文坛弊端,以说破皇帝新衣的勇气和回归文学常识的理性发出的独特而本真的批评,让世人看到那些披着大师、大家、名家外衣的作家,却原来在很低的层面就没有过关,更遑论达到“最好的”“首屈一指”的文学成就,这本身就是一出出“将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的人间喜剧。所以,这种真正意义上的批评是珍贵的,也是一个潜藏着巨大机会的领域,值得我们更多的评论家重视和开垦,也一定不会空手而归。

 

   三、 批评的自由


深圳是一个创新的城市,同时也是一个新旧文化、东西方文化、移民文化、南北文化交融交锋的大舞台,出了个唐小林反弹琵琶的怪才其实不怪,吴俊忠先生认为唐小林持枪伏击于草根,枪枪命中,令高居庙堂之上的雷达之流胆战心寒,正是深圳的自由包容氛围成就人才的证据,谓之“文学批评的唐小林现象”并不为过。而深圳社科院研究员深圳华文文学学会会长张军认为,唐小林的批评耐读在理,但从诗集中专找色情诗、口水诗以及低劣之作说事,就会有挑刺、暗枪甚至"降维"之嫌,网络上双方争论到最后,一方突然说“文坛是个屁”,就突然降维了一一批评陷入掐架就不好玩了。

周思明认为唐小林是深圳文艺批评的时代锋芒,周先生对当下的文艺评奖及所谓作品研讨会深恶痛绝,曾撰文白描现场的荒唐荒诞一一资深教授在合照时被官员学生挤在屁股后排陪衬领导……这样的会开成什么样的花絮,你懂的。

唐小林身处体制之外,孤独且呐喊了,喊出体制内作家评论家敢怒不敢言的“真实",唐小林的“闷拳"和"投枪"部分地击中了大腕们,但他还似乎远伐而未近攻,可喜的是,宝安的廖令鹏等开始对深圳文坛进行言说了,文坛权势坐大与腐败不自知并辔而行,很多作家知道这个道理,却无人站出说话说事,深圳宝安唐小林及其同道,说出来了,他们自己快乐了,读者及旁观者快乐了,这么大的文坛你也不能只让几个人几个刋物说了算吧。正如唐小林所说的:谢冕的名气还能透支多久?


网络作家湘涵是深圳一名医生,业余酷爱文学和网络写作,见多了就有了自己的观感,他认为“批评”和“赞美”可以并驾齐驱。

“批评与赞美是相对的,而不是完全对立的,若取其一,则无以立,若单一看从字面上理解,则两者势不两立,水火不容。我想把批评和赞美形容是对双胞胎或亲姊妹,他们是完全可以并存可以并驾齐驱同行共道,由于所处的角度不同,同一件事物十个人看,或许会有十种不同的观点,所以我们在看待事物的性质或本质讲究求同存异,允许各有所表,不能一棍子打死。批评是以大量事实为依据,不是浮夸的批评,是有据有理的批评;赞美也是以大量事实为佐证,不是胡乱的赞美,是恰到好处的赞美。我想无论是批评多一点和还是赞美多一点,他们都是善意的,由心的”。

“新的时代,文化的复兴悄然升起,市场上出现了评论和赞美两派人物,其实评论和赞美自古以来就有,只是现在此种现象被重提罢了。当今文坛怪胎众多,如以诗歌为例,大家都知道诗歌总体分为旧体诗(古诗)和新诗,旧体诗讲究格律声韵平仄;而新诗的结构则要自由奔放,新诗起源于上世纪初新文学运动,胡适先生是尝试新诗的第一人,在当时称为白话诗,在1916年他朋友的一封信就写道:‘白话也可以作诗,今后则可以多写,写得它多姿多彩,所以今日之急,便是我们自己认真着重写作白话诗的试验.纵使我们失败一、二次乃此无数次,我们还是可以不断的试验下去,试验到最后白话究竟能不能做诗为止。’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胡适先生的意志和高瞻远瞩的判断力.新诗一百年走来,我们都目睹了它的可读性、可欣赏性、可传承性。但现实中,我们的一些人思想一味的固化,认为古的东西就是好,新的东西就是不行,我想说的是,你生活在现在的社会,你不是也在享受当今社会给你带来的好处吗?你不是也在享受当今科技时代给你所带来的便捷和舒适吗?


微信图片_20210222100324.jpg


“新的事物我们边栽培边观看,新事物就像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如果没有大人的精心培育,他是不可能存活下来.所以,我们在看待新事物,要有包容和耐心,不是煽火不是踩压,新诗也是一样,我们在创作新诗的时候是可以去掉一些形式重视内容多点精神多些正气多点生活元素。新的文化是一条出路,新的时代,我们需要不断的创新.只有不断的创新持续的创新,我们的文化传播力量才能走得更强更远!


“批评可以分开成批和评,恰到好处的批,可以起到画龙点晴之功能,反之则严重戳伤创作者。由于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从而造成的评判也是不一样。用我职业的一句话,刮骨疗毒可以去顽疾,若用“截”骨疗毒,那样付出的代价就太大了,简单的换一字,明显就呈现不一样的深度和效果,当然我这所说疗毒自然是普通的单病种。同样赞和美也是一样,过分的赞会令人飘忽,让人找不着北,久之人就会失去自我判断能力。批评或评判就像一把手术刀,轻则割掉皮毛,重则割掉五脏六腑。
“评论家拥有超一般人的能力,或拥有第三只眼晴,就如二郎神的天眼,额头上的眼睛可以让妖魔鬼怪显出原形。”

安裴智和李梅就电影《芳华》各自发表看法。深圳大学魏达志教授认为做一个优秀的批评家和做一个优秀的学者道理是一样的,博闻强记、挑战性思维、创新性冲动以及问题意识引领意识都是必备的基本素质。他的发言让在座的深圳评论家们从经济学视角获得了启示。


微信图片_20210222100328.jpg


      四、深圳文学的新时代

 

深圳市社科院研究员、深圳华文文学学会会长张军先生,在质疑唐小林并提出不同的诗学立场和当下观感之后,就其对深圳文学艺术的长期观察发表独家分析。最近张军提出“深圳文学的在地性”(或“在地性考量”)等新说法,引起了深圳以致广东学界一定程度的关注。张军将他的想法概括为三点:

    第一、是深圳的文学从新常态走入新时代。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深圳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必然是深圳作家、诗人创作的重大主题。40年的改革开放这样的一个大的时代背景,就是我们创作的一个大题材,我们深圳又是改革开放的一个窗口、试验田,我们在文学题材上还是抓住改革开放,作家可以把握时代脉搏,把握机遇,选择重大的题材,就有实现我们深圳文学的可能性,我们的研究和评论旨在通过文艺理论与批评建设,促进文学的创新表达和精品生产,助推深圳文学走入新时代。


微信图片_20210222100359.jpg

 

    第二、深圳文学要从深圳数量到深圳质量提升。深圳常年写作的人很多,有五万多人,一年就产生大量的作品,深圳是一座把创意、创新、创造视为立身之本的城市,所以应该格外重视创造和保护城市的活力。同时,作为超大型城市,深圳要对标国际先进城市,用法规制度标准管理城市,用法制化手段保障城市运转有序、安全、高效,提升城市质量。

 

    我们文学在经济发展了以后也要跟上这样一个时代。我们过去的作家忠实于自己的一些生活体验,没有把它提升为艺术,例如在小说中就是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所以文学质量提升,要从文学素养进行系统的教育、训练,包括研究文学名著,训练写作技巧培育作家的综合素质,了解中西方文学理论和信息等。

 

    第三、深圳文学从宏观关照到微观把握。我们过去是宏大的叙事多,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个人的写作和私人写作比较多,实际上个人的写作和私人写作我们也不能排斥它,从某些方面来说它是关注当下人们的生存状态,也是关注人的命运,关注人的内心,我觉得这没有什么不好,所以我们在这方面一定要从过去的宏大叙事变化微观的写作。


微信图片_20210222100333.jpg

 

    作为评论家,我们要有一种在地性的考量,关注当下性和在场性,在深圳文学的发展和提升中要开展批评,细读文本,有的放矢才能够让文学进一步提升。我们过去经常搞打工文学论坛,有一些打工的作家为什么不认同一些外来学者对他们的评论呢,因为很多评论家并不是细读他们这些作家的作品,用他们打工的作家自己的话讲,说的是大而不当的东西,所以我们要研究每个人的作品才能对每个人的提升问题和批评有的放矢地展开。


     沙龙围绕着现代文艺批评展开了深度的讨论与交流,与会作家纷纷表达了对当代文学批评现象的看法与评论,也对当下的文化现象进行了进一步思考,文学批评不仅需要诗意,也需要锋芒,唐小林作为一名“草根”评论家,其文艺情怀深厚,感情浓烈,对文学批评至真至诚的品格赢得了与会嘉宾的一致赞赏。


深圳大学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研究生岳顶聪和胡娜表示,能有幸现场聆听到如此多充满真诚与智慧的发言,倍感荣幸。文学批评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自古以来就有文学批评,但文学批评的“问题”近年来成为了一个学界热议的话题。在当今这个时代,如何真正的对文学进行“批评”,并对“批评”进行批评,做到诗意与锋芒的融合,是晚辈需要向唐小林先生学习的地方,在有理有据的基础之上进行文学批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微信图片_20210222100404.jpg

本文标签:十三行新诗紫藤山文化紫藤山诗画黄永健教授手枪诗

版权说明:如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 紫藤山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附带本文链接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网站分类
搜索
文章归档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6 zitengshan.com 版权所有归 深圳市紫藤山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粤ICP备16121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