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山黄教授电话:15999638256
深圳市紫藤山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学术研究 正文 学术研究

松竹体十三行汉诗文化溯源展前言

紫藤山 2021-04-11 学术研究 907 ℃ 0 评论

松竹体十三行汉诗文化溯源展前言

 

李心峰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原党委书记、副院长

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

深圳大学特聘教授

 

中国是最富于诗歌艺术传统的“诗歌王国”。从远古歌谣、谣曲、歌诗直至“徒诗”一一从原始的“诗乐舞三位一体”浑然为一的艺术形态中独立出来的书面诗文本,汉诗成为中国传统艺术家族里的重要成员。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德国诗人荷尔德林则谓“人诗意地栖居”。诗歌不仅是诗人抒情言志的通道,也是社会大众抒情存志的载体,更是关乎人之为人的本质性、根源性存在。

 

汉诗演化,波澜壮阔,时至今日,汉诗诗体创新又被提上议事日程。因为自由诗毕竟是“舶来品”,汉民族在如今强势呈现其“民族性”的文化进程中,必须从母体中汲取文化基因,抟合转化,创发生成,方可形成自己的“文化符号”,得到世人的认可与尊敬,汉诗须从汉诗数千年历史遗存中,提取精华,转化创新,方可形成自己的“诗体别裁”,为中国诗歌艺术的未来开辟广阔的道路。



微信图片_20210411112826.jpg

 

微信图片_20210411112934.jpg

 

 

 




















在已经创成的现当代汉诗诗体中,“十三行汉诗”(又称“松竹体诗”)以其“汉诗性”、“汉语性”和“汉字性”脱颖而出。该诗体自诞生到现在,七年多来,在同类创新诗体中,得到了颇为广泛的传播和突出的学术关注,其创造原理与文化功能,契合了当代中华文华复兴的时代命题。


微信图片_20210411112943.jpg

微信截图_20210411121511.png

 

本次《松竹体十三行汉诗文化溯源展》,以我国特有的书法艺术,动态展示我中华民族数千年主流诗体的演进历程,从二言《弹歌》,至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精求元典,精心书写,巧妙排列而为松竹体十三行汉诗之外显形式一一似枪而刚勇威武,似松竹而比德斯文,创作者以汉诗主流诗体的“源”和“流”来论证十三行汉诗之形的“内在因”和“形式因”,这在各种书法展和诗歌展中,无论是展览的内容还是展览的形式,都具有创新意义,令人耳目一新。


本次“松竹体十三行汉诗文化溯源展”作为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汉诗创新诗体研究”(19BZW113)的阶段性成果,其学术诉求和艺术创想诉求不言而喻。



2021年3月30日

于深圳大学



微信图片_20210411112955.jpg



本文标签:十三行新诗紫藤山文化紫藤山诗画黄永健教授手枪诗

版权说明:如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 紫藤山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附带本文链接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网站分类
搜索
文章归档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6 zitengshan.com 版权所有归 深圳市紫藤山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粤ICP备16121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