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二六体”的真相一一万龙生、紫藤山对话实录
请问:又有“十三行诗”的提法,是怎么回事?
答:直接挑战十四行,或压倒十四行,竖立本土原创诗体的威信!
问:这个手枪诗啊,应该看到有他的优点,也有它的局限性,它的局限性在哪里呢?他就是还是有使用浅近的文言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吧,完全不用现代汉语的助词,它的结构啊,诗行的结构啊,基本上是古诗的,那么这样它的表达当代社会的许多方面,那肯定是有局限性的,反过来讲,正因为如此,它也有它的优越性,有它的特点两。
答:正在向这个趋势走,铁舞试验证明它可写现代情绪,关键是传统文化正在实行高级回归,中国文化开始要丈量西方文化和国际文化,它顺应了这个世界大势。所谓现代文化现代艺术及現代性后现代性,一经被证伪之后,更高维度的文化和艺术标准旋踵而至,十三行汉诗作为大国诗歌新体裁,完全有可能,对内承续传统创化开新,对外宣示形象以我易他,实观诗歌话语权反转,一体两得甚而一体多德。
问:小满
张凌云
小满
芍药芬芳
未盈
向上之象
它给我们以丰收的希望
它给我们以梦想的光芒
——网上这首“节气”诗,不错。近来人们好写“节气诗”,这算佼佼者。
不知道作者自己意识到没有?这是一首“复合式”格律体新诗呢:一二行与三四行参差对称,而五六行整齐。
我觉得分节更好:
小满
小满
芍药芬芳
未盈
向上之象
它给我们以丰收的希望
它给我们以梦想的光芒
还可以这样呢:
小满
小满
芍药芬芳
未盈
向上之象
它给我们以
丰收的希望
它给我们以
梦想的光芒
奇妙的汉字,奇妙的汉诗!
——万龙生匆草,小满之晨,渝州悠见斋
答:汉诗每行以七言三顿为极限,这是汉语汉诗汉字决定的。只要汉诗汉字不灭,这个规律就是超越时代的。当然,你可拉长,在默读和朗诵时,自然回归原形,所以林庚搞九言搞不下去。
问:你说的是文言句式吧?
答:现代白话诗,道理是一样的,歌词最能说明问题,你试唱一些歌就明了了。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八言
唱成
中国出了个 毛泽东
五 三
问:这个问题值得讨论,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清的。
答:再没有一个美丽的姑娘让我难忘记
十五言
唱成
再没有
一个美丽的姑娘
让我难忘记
三
七
五
我已写成长文。
问:此七非彼七也。
答:这就是为何手枪诗
得到传播的最重要的原因,拭目以待吧。
问:试想,诗都成手枪了,是何景象?诗之一景,可也。
答:死水之死板,死在每行过七言且通篇九言。
它只能死在那儿动弹不得,模仿西诗水土不服使然。
问:这个不敢苟同九言的格律体新诗未死也!
答:手枪诗还有一个名字
三七二六体
更民族化学理化了
问:完全不用助词,已非现代汉语也。
答:宋词元曲早就在用语助甚至衬字,不逾七言是为通则,可翻宋词三百元曲三百看看。
问:那通则只适宜于文言啊!
答:错,白话诗同样道理,凡经典的雅俗通吃的现代诗行不逾七,那些长句名诗如洛夫那些,最终是过眼云烟。
问:文言与白话是有极大差别的。不能混为一谈。
答:当代白话诗自由出轨,回头是岸,已是大势所趋。但回归不是套古复古,而是借魂立形,以形立命,返古开新,老树新枝再绽琼花。
问:实践证明,现代汉语是可以建立适合其自身的格律规范的。
答:文言与白话是有极大差别,但汉人对汉诗的视觉美期待没有古今之别,自由诗至今兀自尴尬,根本原因是不能定形,吴思敬谢冕至死都怕不明白这个道理,诗行内部的音律结构是民族化的,不是外来强加的,这点骆寒超点到而止,他也没想透。实践证明,现代汉语是可以建立适合其自身的格律规范的,三七二六体就是最为显著的证明。
问:所以闻一多提出了建筑美。
答:是,这是三美中最灵魂的最民族的关切!
版权说明:如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 紫藤山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附带本文链接。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