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山黄教授电话:15999638256
深圳市紫藤山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学术研究 正文 学术研究

新刊速递 | 《名作欣赏》2021年12月

紫藤山 2021-12-16 学术研究 487 ℃ 0 评论

 

微信图片_20211217122010.jpg

微信图片_20211217123032.jpg

微信图片_20211217123035.jpg

 

 

本期目录 


微信图片_20211216100138.jpg


微信图片_20211216101049.png


微信图片_20211216102826.jpg



编辑手记——

知“缺”就“补”      


文/得 一


当看到王安忆《小说六讲》的新书信息在媒体上被广泛传播时,我想到了毕飞宇的《小说课》、残雪的“读书笔记”系列、张炜的“古典文学专著”系列等中国当代作家的“读书”类作品,以及外国作家卡尔维诺、博尔赫斯、纳博科夫等的同类作品。作家们的这些“读书”类作品,在阅读市场上,与他们的纯文学作品“并驾齐驱”,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也不逊于那些代表作。在文学史上,有的作品也成为作家们的代表作,比如卡尔维诺的《为什么读经典》,本身已成为经典;从读者的反馈看,毕飞宇的《小说课》在汉语世界也正走向经典。

 

微信图片_20211216095113.jpg

 

微信图片_20211216095104.jpg

 

 

作家们的“读书”类作品,与学者们的作品解读,有很大的不同。单从与文学的“交往”史看,在文学研究越来越专业化的时代,一些文学研究者没有经历过文学创作,有的甚至在学生时代都不是“文艺青年”,这样的“非文学”经历,让文学作品在文学研究者眼中和笔下更多是知识、思想和学术材料,于是文学研究者的作品解读文章,很难在读者中产生像《为什么读经典》《小说课》等带来的阅读效应。

 

微信图片_20211216095134.jpg

 

微信图片_20211216095139.jpg

 

而作家与文学作品,可以说是“水乳交融”的关系,在经典作品的“引诱”下,他动手创作;如果他的作家生涯正式开启并成为终生事业,那么他的状态永远是边阅读、边创作,而这时的阅读已不同于“文艺青年”时的“追星”或“追新”式阅读了,他与所读文学作品的关系,更多是对话,他带着自己的创作经验与伟大前辈对话,与同代作家对话,也与后来者对话。带着创作经验,他能发现作品的更多“机理”,正如作家张怡微在谈论王安忆时所说:“王安忆能非常娴熟地拆解小说的机理,包括时间空间,也包括小说中涉及的产业发展规律,并将之复述出来。在校园中,王安忆叙述自己的发现,也启迪学生去发现。这些发现,都为叙述提供了新的可能。”可以说,作家“读书”,在寻找感动的同时,也在试图发现别人写作的秘密,然后他通过读书笔记、讲课等形式把这些发现和发现的过程“叙述”出来,从而“启迪”更多的人。

 

微信图片_20211216095147.jpg

 

微信图片_20211216095143.jpg

 

当从读者身份返回编者身份时,我们发现我们这本以“作品解读”为核心定位的期刊,尽管也会刊发作家们的“读书随笔”,但却没有把这类作品作为期刊的重要组成,没有给这类作品单独的“栏目”或板块。知“缺”就“补”,编辑部决定从2022年起开设相关栏目,让作家们“叙述” 阅读(包括“阅读”自己的作品)感受和发现,在“作品解读”上发出作家们的声音。

微信图片_20211216095151.jpg

本文标签:紫藤山文化十三行新诗紫藤山诗画黄永健教授手枪诗

版权说明:如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 紫藤山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附带本文链接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网站分类
搜索
文章归档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6 zitengshan.com 版权所有归 深圳市紫藤山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粤ICP备16121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