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意合一实相视角中的《你好,李焕英》
文/紫藤山
贾玲、张小斐领衔主演的电影《你好,李焕英》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不俗成绩引发热议,有人说疫情期间苦逼压抑看《李焕英》可以解闷,毕竟是喜剧片嘛,有人说贾玲其前 小品铺路,前期宣传充分,后面院线网路一帆风顺,有人说远气好,有人说以“泪腺”做文章,摧尔泪下故而掏尔钱包。。。
记得很多年前看台湾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电影广告要大家带上手帕以防泪腺失控时措手不及,本人没带手帕可是剧情展开还是泪流哗哗不可收拾。
《妈妈再爱我一次》演的是母子情真感人肺腑的故事,志强和妈妈秋霞的母子之情在故事里,突破各种阻力,证明自己是伟大的,正义的,永恒的,那些阻碍的力量虽然也是合理的,但都是可恨的、可怕的、短暂的,一时间《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电影插曲唱遍大江南北,唱着唱着泪水婆娑,唱着唱着,《你好,李焕英》就上演了,一个以母子情真不老传说翘动票房,一个以母女情爱时空穿插抢占院线高地,信夫!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依,《泰坦尼克号》为何物,也直叫人永生难忘。
以“情意合一实相”艺术本体论,来打量这部电影,其情真,贾玲妈妈从拖拉机草垛上摔下身亡,贾玲遗恨终生,是实情,经过北漂奋斗终于可让亲人高兴一回,子欲养而亲不待是真,姐姐打工为妹妹供养学费北漂奋斗不易为真,主演者吃透剧情进入角色,夺胎换骨,演得唯妙唯肖,也是真,这些真情实事,是小品兼电影《你好,李焕英》在艺术上取得成功的要诀,也是贾玲能够带动各个角色使出洪荒之力攀登演技高峰的情感力量。
一切艺术以真情实事自然带出内涵、思想、能量和意义取向,最为可贵,《你好,李涣英》与《妈妈再爱我一次》都是在对真情实事的艺术性展开中,敞露出人间的伦理价值、人生的悲剧性(无常暂驻)、不确定性(飘怱感)、悲欣交集(弘一语),上述两部中国人拍摄的情感大片,都是在电影镜头里演绎真情实事,并展示人类情感所直觉出来的思想理念和意义取向,两部电影悲中有喜,志强终于十八年后与妈妈相认,贾晓玲竟能从天而降,殒石似与妈妈李焕英叠合,又共同回到八十年代,先悲又喜的情节造成“悲欣交集”的情意合一实境,使观影者从现实生活中,暂时升维到超越生死的意义空间,反思人生有价值的部分。
贾晓玲在穿越的过程中,有心让妈妈嫁得更好,可是妈妈并不领情,妈妈希望女儿省心,可是女儿总是不能让妈妈趁心如意,真如电影插曲歌词所言:我给你擦泪啊!人生如这母女二人的伤心事,生活中的阴错阳差,也真是比比皆是,这是生命中谁也无可避免的生活铁律,但上述两部大片,特别是《你好,李焕英》,又通过两代人的时空叙事转换,委婉告诉我们:善待亲人,在亲情不亲的现代社会,特别在大城市人群中,《你好,李焕英》通过“亲情呼唤”的方式,引导人们向善从善,影片最后贾晓玲带李焕英参欢央视大楼,妈妈终于穿上女儿买的绿皮大衣,女儿的遗憾也在艺术的想象中得到补偿,人间的温情脉脉必竟是呵护人类的正能量。
情带出意,意回护此情的正当性、合目的性,情意相互融合,是一切艺术经典的当行本色,“情意合一实相”之“意”还包含艺术作品的“艺理”一一艺术的技术含量,以电影论,就是电影的剧本、演技、配乐、剪辑、灯光、编导等,《你好,李李焕英》中的演员好像我们观众一样,为贾玲丧母哀痛感染,以同情之心,进入“同体大悲”的剧情之中,都能拿捏好分寸,各自入戏忘我投入,因而本来演技三分,又平添数分,相互心照不宣,而能化入角色行当。从演员的演技到镜头的技术性转换等,该片都有不俗的表现。本片还特别突显对比美学,喜与悲、今与昔、长与少、肥与瘦、中与外、快与慢(镜头)等构成一组对比互补关系的电影叙事模式,映射出人世间普通的矛盾性、共生性关系,叙事技巧也“异质同构”升华了该片的哲学思辩层次。
《你好,李焕英》小品和电影都能杰出于同类作品,关健是一个“情”字,情真带出意真,并指向善的维度,情真意切让创作者情不自禁,调动潜在的演出才能,书画家谓之“心手合一”,电影里应该是“心身语貌行"合一,演员演技皆更上层楼。本片做到“情”与“意”自然融合,情意合一为这一艺术作品实相,成为上乘之作。
版权说明:如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 紫藤山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附带本文链接。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