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观感和评价
深圳市南山区文艺评论家协会
黄永健
滴滴哒
滴滴哒
晓泓快板
小叶说话
水云间三日
幻城街累扒
红楼梦里梦游
四合院起泪下
假作真时假亦真
真作假时真亦假
人不寐
玉无暇
情到深处才王炸!
一、八年打磨与十载披阅
据说投资人王玉锁有一个《红楼梦》情结,为了解开这个情结,也为了圆成自己的情怀和梦想,四次找到王潮歌,希望将自己心目中的《红楼梦》,打造成一个当代人可以深度体验的文旅项目。可是他的这个想法遭到了王潮歌的一拒、二拒、三拒、四拒。后来,王玉锁又去找王潮歌,王潮歌在798工作室的白板上一边写一边解释他的想法,她说一千个人就有一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红楼梦》,王潮歌所理解的《红楼梦》,就是那个那些一个个读《红楼梦》的人,她要把那些读过《红楼梦》的人复活,让他们在各自的情景中,各自的时空中,复活成一个个鲜活的《红楼梦》中人,让这些读者重新组成一个现代的和当代的红楼太虚幻境。
《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前后经过八年时间打造,其间坎坷可想而知,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十年辛苦不寻常,字字看来都是血,《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虽然比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所用的时间少了两年,但是同样也是历经了从构思到实施到打磨到改进到完工几个阶段,这是一个艰难的、复杂的、同时也是个备受煎熬的文创历程。
当年高鹗续写红楼梦,给后人留下了很多的迷思,让后人去猜测。今天王潮歌在曹雪芹和高鹗的文本的基础上,用文旅项目来对红楼梦进行续写,犹如高鹗对曹雪芹的续写一样,必然要面临着广大读者和后来者参差不齐的评价,人们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维度、不同的视角对这件“艺术品”进行价值判断,这是非常正常的。
二、走进《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
走进《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经过三道门,第一道门是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之门,这是最外边的第一道门,不懂中国传统文化莫想进入红楼幻城,《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是被作为中国文化母本进行文旅创意打造的,儒释道缺一不可,观众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得以登门入室。进入这个戏剧幻城的第二道门是《红楼梦》之门,《红楼梦》本身是一个文本世界,也是一个太虚幻境,更是一个文化空间和文化通道,如果我们没有读过《红楼梦》,或者没有观看过《红楼梦》影视甚至《红楼梦》动漫,如果我们对《红楼梦》没有兴趣,那么我们没有办法“进入”廊坊的这个戏剧幻城。第三扇门是京津冀文化经济联合体这一扇大门,《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位于廊坊,位于北京天津雄安铁三角的中心地带,廊坊处于北京、天津和雄安铁三角的中间地带,它在未来的京津冀经济文化发展的战略布局中具有重要的枢纽作用,只有将《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文化软实力建设联系起来,我们才能更进一步理解它的文化导向价值。
现在,让我们穿过文化之门、红楼之门和京津冀的大门,走进廊坊《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正如王潮歌所说,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自己的《红楼梦》,一旦它向我们敞开了大门,它就会成为我们每一个人心目中的另外一个《红楼梦》续写本,就是一个有待广大读者观众深入解读的艺术作品。
走进《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我们首先看到的是色彩的召唤,色彩的狂欢,色彩的诱惑,蓝色、红色、绿色、橙色、黄色、金色、黑色、紫色、白色、瓦蓝色、古蓝色、海蓝色等等——蓝色和红色最为鲜明,五颜六色斑斓炫目。《红楼梦》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这是对《红楼梦》哲学的准确解读!色乃客体存在物,物就是色,色就是物,《红楼梦》缘起一一因空见色,我们一行13人两天之内走马观花、跑马览剧,马不停蹄不都是在物色中流转吗?9月12日,我们看到的幻城物色:10:00 《真亦假》、11:40 情景园林、13:30-14:17 《四合院》、14:30-15:15 《书不尽》、15:30-16:11 《四水归堂》、16:30-17:03 《床剧场》、17:00-17:37 《上海路甲36号》、19:30-20:14 《筒子楼》、20:20-20:28 《无常》、从《真亦假》到《无常》,感受最深的是《四合院》。
在这个偌大的戏剧幻城里,我们行走,我们观看,我们说话,辩论,我们也流泪。
当《四合院》里的“北京大爷”被广西北漂的姐妹真情所打动,我们自己的感情的闸门也被剧情打开,两盒“高沫”茶,经过两姊妹的通宵打磨,放在“北京大爷”老董的桌子上,老董的感情的闸门也被剧情打开,现场的观众没有不悄悄抹眼泪的,我观察了一下现场的零零后学生妹,还有普通的观众都在现场低声抽泣——演得好、灯光效果好、主题曲《秋叶儿黄》营造氛围,虚实照应,魔幻相生,观众入戏了,而一旦观众入戏了,这个戏就成功了。众所周知,《红楼梦》大旨谈情,当我们坐在四合院情景剧场,坐在旋转矮凳上一起抹眼泪的时候,我们感觉到廊坊的《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开始进入了高潮,《红楼梦》道理高深,但是它不是以道理来感动读者,而是以我们人类的共情——用我们感情的共鸣来拨动我们的心弦,所以我们同行的13人走出四合院的时候,一致竖起了大拇指,共识达成了————此行不虚,在这个偌大的戏剧幻城里面,我们能够找到人间的真情,人间的淳朴的善良的美好的感情,而且让我们为之激动,为之倾倒,《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有4个主剧场、8个小剧场、108个情景空间和室外剧场,都能达到或近似于类似于《四合院》的奇幻效果,那它就是《红楼梦》文创的奇迹。
第二日,我们继续穿越在戏剧的别院、丛林、感受身心的震撼和观念的摇曳。10:30- 《二商店》、11:30 《我就不喜欢红楼梦》、12:30《三十五中学》、14:00《有还无》、6:00 《读者》、18:00-18:40 《红楼梦第三十三回》、19:30 《张迎春》。《二商店》将《红楼梦》 搬到1974年的苏州上演,在革命至上、雷锋精神至上、不爱红妆爱武装的1970年代,《二商店》里出了个“贾宝玉”,娘们似的扎堆在女服务员、大妈之间,他甚至无原则地帮助反革命家属写家书哄大妈开心,武装部长看不下去,教训之,最后木刺刀刺击之,最后为之彻底感化拜服之,“贾宝玉”驯服了武装部长,弱者战胜了强者,人性战胜了阶级性,归结为《红楼梦》“情不情”之人胜过“情情”之人,“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从《二商店》出来,我们一行十三人又不约而同地竖起了大拇指。在《三十五中学》,大家穿越回中学年代,共同回味青涩一段梦,当费翔《故乡的云》唱彻三十五中学毕业大会现场时,我们感情的闸门也再次被剧情打开,让略带苦涩的泪水流吧,让我们再做一回青涩的少年,哪怕出门我们又是都市的“漂泊人”。《张迎春》将《红楼梦》的故事推演到上世纪1965年,电影《红楼梦》问世,万人空巷,张迎春没有看上这场电影,引以为憾,在那战天斗地的革命年代,小资情调的《红楼梦》同样可以引起举世狂欢,1970年代的朝鲜电影《卖花姑娘》没有什么小资情调,同样可以引起举世狂欢,在革命年代,人民群众的感情世界并没有枯竭,感情这个东西,一经点燃,就可以照彻天地,照彻一个时代。
三、《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艺术测评
一件艺术作品能够成为精品、经典,必须得到专家、市场和时间的共同认可和推崇,《红楼梦》得到专家、市场和时间的共同认可和推崇,文创产品(作品)它的价值链的源头是它的原创,原创的艺术价值越高,其价值链中端和下端就可以得到不俗的延伸,《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的终极原创是《红楼梦》文本,二度原创是王潮歌的文化创意——以戏剧和戏剧场景幻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国文化精神,对当代都市人给予必要的艺术安抚心灵疗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国文化精神的目的达到了,但是第二个目标——对当代都市人给予必要的艺术安抚心灵疗治,似乎还有改进的余地,7月23日开城以来,专家评价不多,网络出现热评,因河北洪涝影响,就现场的人气来看一般,廊坊市文化界人士告诉我们,政府意欲将这个全国目前独一无二的戏剧幻城打造成廊坊的“文化接待厅”、“城市名片”,借以带动夜经济发育成长,政府更看重它可以带来的社会效益,市场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当然皆大欢喜,市场效益不妨以观后效,对此,我们表示高度认同。
归来,同行中有人认为一分为二,《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喜忧参半。喜的一面:沉浸一体化和完整度都达到了很高水准,从音乐到服化道效再到风格流派最后到《红楼梦》的剖析视角都做到了很好的统一,对得起“幻城”之名。其次是有钱,才能将无数“舞台技术”融于一个台上,这样的制作在中国目前来说就是独一档,前无古人,也不会有来者,“视觉”“装置”“灯服道效”哪怕是主题曲,皆是顶尖,且用心的。忧的一面:戏剧最终的出口,究竟是在各学科的交叉使用保证一个完美、惊艳的呈现,还是深挖人性,以一个不同的带有哲思的视角植入剧情给予观众痛击心灵的精神震撼。相比于《又见平遥》,内核更加抽象,各大小剧场,大半都是通过一个带有哲思的问题展开讨论,而并非以具体剧情内容作推手,虽声光电无比炸裂宛如08奥运开幕式犹在眼前,但却无可避免的会出现“章节撕裂”“推动力不足”“技术堆砌”的感受与问题。
艺术的本体是情意复合体,作为真实事物和抽象存在的“情意合一实相”之相,艺术作品之形式是“情感中的理念的形式凝定”,而不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一切艺术作品都是以特定的形式存在的,只不过艺术作品的形式(完美的形式)契合宇宙和生命的“理式”、“结构”和“律动”,而不是随意的、散乱的,举凡诗歌、戏剧、绘画、舞蹈、音乐、建筑、影视、书法等,其上乘经典之作,必然得到了“情意绾合”、“形式完美”的境地,我们将当代艺术评价体系描述为:
一、上品:情意合一实相
1、上上品:情意合一,感情真挚强烈,多种情感冲融映照却能依情出理,在理念上合而为向善向美的人生愿景,引人向善趋美,形式完美;
2、上中品:情意合一,感情真挚强烈,多种情感冲融映照却能依情出理,在理念上合而为向善向美的人生愿景,引人向善趋美,形式近于完美;
3、上下品:情意合一,感情真挚强烈,多种情感交织却能依情出理,在意念上合而为向善向美的人生愿景,引人向善趋美,形式一般;
二、中品:情意不一实相
1、中上品:情意不一,感情真挚强烈,多种情感冲融映照,与思想理念比并而立,却能引人向善趋美,形式完美;
2、中中品:情意不一,感情真挚强烈,多种
3、中下品:情意不一,感情真挚强烈,多种情感冲融映照,与思想理念比并而立,却能引人向善趋美,形式一般;
三、下品:意情合一实相
1、下上品:意情合一,意为经,情为纬,意情互证,思想意蕴引人向善趋美,
具有正能量、中能量导向,形式完美;
2、下中品:意情合一,意为经,情为纬,意情合一,思想意蕴引人向善趋美,
具有正能量、中能量导向,形式近于完美;
3、下下品:意情合一,意为经,情为纬,意情合一,思想意蕴引人向恶趋丑,具有负能量导向,形式一般;
四、下下品:意情不一实相
1、下下上品:意情不一,意为经,情为纬,意情互违,思想意蕴引人向善趋
美,具有正能量、中能量导向,形式完美;
2、下下中品:唯意寡情,意为经,情为纬,意情互违,思想意蕴引人向善趋美,具有正能量、中能量导向,形式近于完美;
3、下下下品:意情不一,意为经,情为零,徒为说教,思想意蕴引人向恶趋丑,具有负能量。
《红楼梦》作为上上品的理由:情意合一,感情真挚强烈,多种情感冲融映照却能依情出理,在理念上合而为向善向美的人生愿景,引人向善趋美,形式完美;对照本土化艺术本体论准则下的当代艺术评价新体系,《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难以达到上上品的艺术高度,作为一件艺术作品,传承了的《红楼梦》大旨说情的“情生论”(李贽)美学精神,以情动人,情意合一,感情真挚强烈,多种情感冲融映照却能依情出理,在理念上合而为向善向美的人生愿景,引人向善趋美,如《张迎春》中前辈希望也看到了今天后辈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等,但是,无可避免的出现“章节撕裂”“推动力不足”“技术堆砌”等问题,说明了《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有待推敲,欠缺上乘呈现,加上大多数剧情都是先设置了一个带有哲思的问题展开讨论(这当然也是话剧艺术天生就有的艺术哲学化、论辩化缺陷),我们认为《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承先启后,取得了不俗的艺术创造成就,放在本土化艺术本体论准则下的当代艺术评价新体系里面,属于当代文旅项目中的“上中品”或“上下品”
版权说明:如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 紫藤山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附带本文链接。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