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沙与曹谁的撕斗
一一自由新诗遭遇新生代拦截
文 紫藤山
矛盾与斗争是永恒的,宇宙在矛盾与斗争中动态平衡,新诗与汉诗的角力一并如此。
新诗的西化灵魂是它的痼疾,一路奔来,奔到后现代的岔路口,发现前途泥沙淤积,不可瞭望,前有大面积群众怒目相向,后有美欧评论者嗤之以鼻,更糟糕者“自己搞自己”,你推我搡,打人、骂人,以一己之见凌压它人(如光头于坚打人骂人却通行无阻),今日伊沙“土鳖他人”,自命不凡。
诗歌可以群,包括“群殴”,但不可群迷,群乱,群汹,人类早期诗歌就是口语诗,
李白严守格律,激情澎湃就"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东西方诗歌从"群观兴怨"到“形式严整",无有例外,现代诗其发韧应在文艺复兴,人性从理性逼压下夏归人性,诗有了自由的理由,但人性放纵就又回至“动物性”甚至“物性”,物性自美不容置疑,但深层物性之美有规律、有义理、有纹章,自由一一格式一一自由一一格式一一自由。。。,运动永恒。
汉诗经由五四西化革命,充实了内在的精神活力,应感谢西诗的启蒙祛魅,汉诗演化到今天,文化的逻辑又在十字坡路口回首凝望,汉诗要寻回自身强大永固的理由,所以,伊沙与曹谁的撕斗是正常的,这是文化的撕斗,是诗之"群乱”走向"群治”、“群美”的必由之路。
版权说明:如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 紫藤山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附带本文链接。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