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诗与女性关怀”学术沙龙在深圳大学成功举办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赵玉
诗歌学术沙龙“汉诗与女性关怀”三位主讲嘉宾深圳社科院张军研究员( 右)、深圳大学教授黄永健( 左)、诗人谢湘南(中)。
3月9日下午,由深圳市南山区文联、南山区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诗歌学术沙龙“汉诗与女性关怀”在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隆重举行。深圳社科院张军研究员、深圳大学教授黄永健、诗人谢湘南三位嘉宾主讲,来自市内外的五十多位学者、诗人、作家、评论家冒雨赶来参加学术沙龙。
深圳社科院张军研究员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张军研究员以《当代汉诗与女性关爱》为题,首先发声:当代汉诗经过了100多年发展,到今天形成了官方、民间、学院三重文化格局。从审美风格和价值取向着眼,是一个多元共生,多元共荣的文学生态,或者叫诗歌生态。
关于当代汉诗写作的向度,张军研究员讲了七个方面:一是关注现实的非虚构写作;二是以历史与个人经验为表现内容的记忆写作;三是人性写作与神性写作;四是口语写作与修辞写作;五是智性写作与形而上的写作;六是地方性写作或本土性写作,比如深圳的打工写作,打工诗歌;七是抒情性写作与意象性写作。
关于当代汉诗中的女性关爱,张军研究员认为当代汉诗中的女性关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歌颂或书写女性人物及事件的诗歌。比如赖廷阶的《诗歌慈母一一怀念李小雨》。写母爱,另外还有一些写亲情,写情爱、性爱这些方面的,写对女性关怀之情。其次,是女诗人用诗歌抒发自己或对别人的一种关爱之情。关于亲情、爱情的都有,当今众多的女诗人都在写。最后,是汉诗中对女性弱点的善意反思。比如荣斌的《女儿》这一首诗,展示了城市中父亲与叛逆女儿的关系纠葛,耐心与爱心最终败给了未成年女儿的我行我素。诗人戏剧化的场景设置或对语感的恰当把握很到位。
诗歌学术沙龙“汉诗与女性关怀”现场
谢湘南主要分享了自己创作的几首写女性的诗,如《行李》《葬在深圳的姑娘》《病妈妈》《致亲亲》《宝玉哭灵》,这些诗从不同的角度书写了身边不同的女性,表达了对女性的关爱、尊敬。不管是陌生人,还是亲人,都印证了歌德的名言:“永恒的女性引领我们上升!”
做为沙龙主持人的黄永健教授从当代诗歌理论、打工诗歌的女性关怀、新汉诗传承创新三个方面打通学术信息。他结合自然、诗情、学问、畅谈了“汉诗与女性关怀”的内涵,并就当下诗歌创作的女性关怀及现代诗的创作向度和写作体验与深圳诗友进行了深度探讨。
现场朗诵经典
诗歌学术沙龙“汉诗与女性关怀”与会嘉宾合影
研讨会之后,深圳朗诵社的9名朗诵者与深圳大学文学院的学生代表分别上台朗诵经典及夏子老师等原创诗文10多首。激情澎湃和温情委婉的诵读,让文字插上了情感的翅膀。互动环节,踊跃提问。听众意犹未尽,纷纷上台深情诵读,气氛活泼热烈,听众久久不愿散去,主办方只好组织大家转移到餐厅晚宴,继续讨论。席间,大家深入赏析讨论张军、黄永健、谢湘南的诗歌及理论。深圳朗诵社菲乐团长、朗诵家陈晓红引吭高歌《我爱你,中国》《我和我的祖国》,用声音的魅力演绎诗歌、音乐的内涵。令在场的听众深受感动。
版权说明:如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 紫藤山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附带本文链接。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