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师友,各位文艺界的同道,大家下午好,我是深圳大学汉诗艺术创新研究中心黄永健。也是谭五昌老师的诗友,今天下午我们有缘相会,在深圳前海艺术馆来举行一场诗歌的分享会,并进行相关诗歌文化的讨论,感到非常高兴。
首先,我谈一谈我跟谭五昌教授认识的缘分,以及我读这一部《谭五昌的诗》的总体印象。
我是在2023年12月份,松竹体13行汉诗诞生十周年的时候,通过我的师弟王小平教授同济大学特聘教授认识谭五昌先生的。
感觉到五昌先生是真正热爱诗歌的一个诗人,是具有童心和赤子之心的一个文化人和诗歌学者。
最近这半年多来,我亲眼看到了他在北京,在珠海,在香港,在深圳,在广州,在顺德,为诗歌忙碌的身影。
如果没有对诗歌的深沉的热爱,如果没有对诗歌的长远的规划,没有对当代诗歌发展关怀和关注,持久的关注,那么他也不可能有这么高涨的热情,持续地在做这样一件事情。所以仅仅从这方面来讲,谭五昌先生是一个由内而外,实实在在的诗人。
这本《谭武昌的诗》是为了纪念新江西诗派成立20年出版的一个诗歌文丛的其中的一本诗集,最近这个诗集也在珠海、在香港举行了分享会,我认为这本诗集他基本上兑现了五昌先生在新江西诗派成立时候发表的一个宣言和宗旨。
那新江西诗派宣言有这么三个宗旨,第一是坚持走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就是要形式创新,内容创新。第二个是对诗歌语言的兼容并包的态度。第三个是江西地域特色和时代气息息息相关。
这本诗集基本上做到了这么三点,在这个江西的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的结合上,特别是在打通口语和书面语,民间和知识分子写作的壁垒这个方面,做的很好,但是在诗歌创新,特别是形式创新这一块表现有待加强。目前当代的自由诗主要以分行为标志,在新诗范畴内进行形式上突破创新,难度较大。
那么这本诗集他为什么能够在当代那么多诗集中,能够站住,我认为他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作者有童心、赤子之心和深沉的情感,这个情感来自唐五昌先生青少年时期的乡村回忆。特别是在家乡和亲人们相处所培养的出来的亲情。
昨天晚上我再次阅读五昌先生发给我的这一组诗,这组诗主要是写给他的亲人们,中间有献给他母亲的,父亲的,大舅啊,他的三哥、大嫂、三舅,他的这些至亲的人,在他的青少年时期,因为跟他建立了深刻的感情,谭五昌先生呢在回忆那些亲情交往、亲情互动的瞬间,用诗的语言,把这些人间最珍贵的感情加以升华、观照、反思,达到了“如在眼前”的抒情效果。
把这种亲情放在江西永兴的地域环境进行观察,同时他也进一步把这个感情放大到整个中国现当代的历史这样一个宏观的这个时空里面进行观察,把这种亲情放在他自己人生的这一个旅途上进行回望和关照。所以就使得这些带有浓厚的江西地域特色的乡村亲情的体验,与时代、与国家,甚至于历史的话进行了关联,非常个人化的感情具有了丰富的关联性,也具有了时代的意义和可读性。
五昌先生谦虚地称他的诗是诗评家、诗论家写的诗,和那些写的好的自由诗比较,他的诗属于四流水准。我认为他的这些诗歌,特别是有一些真情至情的诗作,可以放在当代自由诗的上等和中等的这个档次里面进行打分。
谈一谈江西诗派,江西诗派,虽然是以江西这个地域来加以命名,但实际上他的成员不限于江西籍的。江西诗派为什么在中国的诗歌历史上,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而且具有永不磨灭的价值,就是因为它有这个非常突出的,而且具有永恒价值的诗歌创作理念,有黄庭坚,有经典的代表作品,有受江西诗派影响的当时的和其后的诗人群体。
江西派和桐城派、阳湖派等等,这些文学史上的重要的流派都是在都是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影响之后,后人加以追认的。而新江西诗派是五昌先生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时候登高一呼所取出来的一个名称。
我认为这是他的最大的区别,所以新江西诗派如果和江西诗派进行对比的话,那么他的最大的这个特点的话,也就是说他想标新立异,想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但是必须要注意的是,任何诗歌流派的崛起,它必须要有独特的创新理念,要有代表性的作品和代表性的人物以及他的影响度,新江西诗派成立20多年来,虽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他要想在原来江西诗派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有所开拓,有所发展,那么必须要有代表性的成果,杰出的诗人,还要有独树一帜的、具有永不可磨灭价值的诗歌创作理念。
黄庭坚当年的创作理念八个字一一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他因为这八个字,八字真经的创作法度,创作法则,他可以在人类的诗歌历史上永远立得住。所以江西诗派,他是永恒的。
我注意到谭五昌先生在新江西诗派成立的这个宣言里面,他的第一个宣言就是要主张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我认为这是谭五昌先生独具慧眼的一个发现,因为自由诗在中国已经推行了100多年,它的主要的形式标志就是分行,除此之外,它没有任何标志,有人说自由诗是分行的散文,现在自由诗面临着被大众冷遇,被社会边缘化的这样一个困境,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在形式上面他没有新意了。
在内容上面,除了这个表达一些现代性的个人的感受之外,难以进入社会现实层面,这也很难突破,所以他在形式上和内容上特别是在价值导向上,需要重新开拓。
我们的松竹体13行汉诗诞生十多年以来,就是试图在自由式的形式创新上有所突破。所以五昌先生在2022年的新江西诗派的这个选集里面,最后一首诗是选录了,我本人的松竹体13行汉诗。
这首诗的名字叫《风雨忆江南》,是为松竹体十三行汉诗诞生十周年而作。为什么谭五昌先生愿意把这首诗收录到新江西诗派成立20年的一个纪念诗集里面,我想也是为了让13行汉诗的这种形式创新的突破,和新江西诗派的宣言形成一种对应关系。
《谭五昌的诗》分享会从珠海、香港到深圳,一路走过来,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来,五昌先生是有意在粤港澳大湾区这个时空架构下,在新时代这个背景下有意将自己的诗歌理念、诗歌创作方法,特别是新江西诗派的创作方法、创作理念,跟改革开放的粤港澳大湾区进行对接。
刚才廖令鹏先生提到了我们深圳诗歌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浪潮。也有诗歌的同仁提出,现在的自由诗写的人太多了,处于这种潮平浪阔的状态,想突破很难,不要对它抱有太大的奢望。把它作为个人抒发自己感情的一个载体,或者干脆的话,躺平了不管它,就OK了,诗歌以后不会有所作为了,我认为这种看法是非常肤浅的,我认为深圳的诗歌一浪越过一浪。深圳诗歌必然会在时代的推动之下不断的突破创新,而且诗歌的突破和创新必然会和国家的命运、人类的命运、个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诗歌的命运如果仅仅是和个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那么诗歌它也不可能成为人类自古以来大家念念不忘的一种载体,一种文化工具。
不管是粤港澳大湾区,还是整个中国诗坛,汉诗的诗坛,诗歌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自由诗必须要进一步收敛,要进一步向民族化和民间化靠拢。当代的古体诗必然要和今天的新的题材,新的当代汉语的表达方式进行对接,要放下身段,要和老百姓靠拢。散文诗会慢慢地出现多种多样的创作方式,格律体新诗也就是现代格律诗一一像我们松竹体十三行汉诗(手枪诗),它从这个传统诗歌,从传统诗词里面传承了必要的诗歌的遗传基因,同时吸收了现代口语和西方诗歌的表现技巧,也吸收了自由式的很多表现技巧,那么他慢慢让写自由诗和古体诗的人认识到它的优势所在。通过不断扩大创作队伍,扩大传播面,逐渐形成一种或数种固定诗体,从而彰显中华民族诗歌的文化形象。让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诗歌复兴,有符号可以依托,有诗情可以依托,有诗体可以彰显。
我的发言就到这儿,谢谢。
汉诗十三行 记“《谭五昌的诗》深圳分享会暨新江西诗派诗歌论坛”前海艺术馆开坛实况
文/紫藤山
大暑日
前海湾
择日赴会
从容论谈
谭五昌开场
郭建勋引言
深圳搞钱之都
诗人时陷浅滩
好在人活情识中
兴观群怨并未变
廖令鹏
说诗浪
一浪砸过一浪翻!
人活着
诗必然
江西诗派
两宋之间
黄庭坚苦吟
闻一多为难
点铁成金岂虚
夺胎换骨美篇
自由诗体诚可贵
素面朝天一百年
诗大国
猛觉醒
吾土诗歌原姓汉!
版权说明:如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 紫藤山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附带本文链接。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