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山黄教授电话:15999638256
深圳市紫藤山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学术研究 正文 学术研究

奇文:双宝塔、拼贴及视觉习性——关于手枪诗的几点思考

紫藤山 2018-06-06 学术研究 1117 ℃ 0 评论

双宝塔、拼贴及视觉习性

                                          ——关于手枪诗的几点思考


                        



    王译敏

 

近年,诗歌界出现了一种网名叫做“手枪诗”的诗体——松竹体十三行新汉诗,这是深圳大学的黄永健教授于2013年开始发起的一种诗歌形式。

关于新诗与旧体诗的讨论已经约一百年了,自由体新诗已经形成自己的面貌,产生许多优秀的作品。的确,新诗在形式上不像旧体诗那样具有严整的格律,长长短短的“样貌”使现代诗看起来比较接近于古典的词,然而词也有其固定的格式——词牌。我在此所以使用“样貌”这个词来描述,主要是应了目前读图时代的特色而言。比如,“手枪”、“松竹”这些名称都是以诗歌排版后形成的大致的视觉形象而言的。这种命名诗体的方法,细究起来也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习惯,比如“宝塔诗”等杂体诗。二十一世纪的当下时节,不仅出现手枪诗,还有很多以诗歌排版后产生的视觉图像来命名的诗歌体,比如闪电体,海浪体等等,也多属于图形类、字句数量类杂体诗。

黄永健教授创立手枪诗,希望能够重新给诗歌一个固定的格式,并且希望这种格式能够成为新诗的代表。对于当代的诗歌作者来说,如果某一种形式较为严格的图形类杂体诗上升成为最主要的诗歌体式,可能意味着以后必须以此格式进行大量的写作,不免令人产生重新戴上枷锁的担忧,所以一时出现了许多探讨。而且,其名称“手枪诗”所表达的意象也令人一时感到难以接受,尤其是对于诗歌界主流人士来说。尽管此诗体能够在网络上活跃至今,“手枪诗”这样一个通俗的名称为之助力不少。

对于这种诗体的出现,其实也不必过于奇怪,这是诗歌发展至今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首先从现象上来讲,这种诗歌形体的出现,从某些方面可以理解为当代艺术思潮波及到诗歌界后的一种反应。从艺术发生方面来看,可以归结到游戏起源说。而我所关注的主要在于这种诗歌的具体形式——已有形式的重组:双宝塔形式+“三三七”结构→手枪诗。

在形式方面,首先我感觉手枪诗这个逐渐递增字数的形式接近古已有之的宝塔诗,而且是其变体——“双宝塔”,区别在于,一是把宝塔诗进行了字数、行数的限定,二是比双宝塔的形式多了最后的三行。其次,从网络上的《“手枪体”抑或“十三行体”?——陈仲义黄永健仙女山“论枪”实录》一文来看,按照黄永健教授的解释,手枪诗的后三句作用是由于起承转合的缘故,需要回应前文,并起到与宝塔诗相区别的作用,同时,这种安排使诗歌的排版外轮廓像一支枪。不过,我当时读了一些手枪诗之后的感觉是,有些部分给人的感觉很像是小快板,尤其是后三句恰好相符于“数来宝”的“三三七”板式。

老舍先生的文艺短论《诗与快板》,初载1954724日的《文艺学习》第4期。虽然距今已经60余年,但现在看,尤其是在手枪诗出现的这个情况下看,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在这篇文章里,老舍先生阐述了诗歌的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他认为诗歌的形式重要,但是最关键之处在于生活、思想、感情、语言、想象力等,有的新诗即使没有什么形式,可是它既有诗的本质,而且有语言之美,仍然可以成立。在这篇文章里,老舍先生还发现,古代诗歌作品里也存在类似快板的结构,如杜甫的《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然而,我又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三三七言”不仅仅是数来宝的节奏,而且花鼓、腰鼓、弹词、民谣、儿歌、唐诗、宋词,包括现在的流行歌曲等等,都可以看到这个古老的“三三七”结构。比如童谣“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开飞机”,“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里唱大戏”,三三七结构多次重复;儿歌《小燕子》起首三句“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乐府《敕勒歌》末尾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词牌《渔歌子》末尾三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甚至现在的流行歌曲也不乏这样的程式,如: “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作词:施人诚),“高架桥,过去了,路口还有好多个”(作词:林夕),“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作词:方文山)……,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1983年第三期《河北大学学报》中,有一篇支菊生先生的文章——《荀子<</span>成相>与诗歌的“三三七言”》,文中仔细分析了三三七言的形式、流变,认为三三七言始于荀子的时代。而20089月,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卷 第3期,陈良武先生的文章《出土文献与<</span>荀子>成相篇》,以20世纪70年代睡虎地出土的《秦简·成相篇·为吏之道》着手,论证格式为“三三七四七”的成相篇是先秦在楚地流传已久的一种民谣形式。

成相篇在流传的过程中,其主要部分,前面的三句——“三三七结构”最为稳定,被多种歌、曲、谣、诗等艺术形式所采取,由于其结构短小精悍,可以放在文首、文中、文末等任何地方,既可以单纯回环重复如数来宝,也可以结合其他的各种句式,当然也有某些通俗歌曲有意无意中继承了三三七四七这样完整的“成相篇”格式,应用在歌曲的高潮部分,由于现在主要讨论三三七结构,所以在此处就不仔细探讨这种情况。

分析了双宝塔诗与“三三七结构”,可见目前出现的十三行松竹体新汉诗(手枪诗)从形式上来讲,由于黄永健教授在手机软件上不经意间使用之后,使两种具有古老历史的诗歌格式得到了综合呈现。这样一种拼贴的手法,比较符合后现代艺术的一种普遍形式,即把旧的形式打破,重新组织,成为一个不曾出现过的形式。在波普艺术大潮中,综合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也已经着手尝试过拼贴。而诗歌界如此尝试,应该也是自然而然的现象。对此,我不感到惊诧,只是有点好奇,不知这个形式究竟可以前行多久,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

 

综合来看,手枪诗的格式结合了古老诗歌的两个结构,宝塔诗是古代各种杂体诗中流传度较广,名声较为响亮的一种;三三七结构是流传千年的,符合中国人音乐与诗歌心理的稳定结构。这两种结构的组合,更容易让接触者感觉熟悉,使它具有天然的优势。而且手枪诗在其他方面也具有几个特点,如:手枪诗正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在运作,与商业相结合。这一方面可以获得相应资助,形成数量较为可观的应制诗,激发手枪诗的“生产”;手枪诗努力往两个方面同时发展:既希望进行宏大的叙事,对时政要闻进行迅速的反馈,又希望能够表达细微的情感,如自由体新诗那样普遍表达内心的一些比较自我的感受。尽管手枪诗拥有以上这些特点,但它一开始走的是流行风格,这样的风格如果没有大量优秀作品出现的话,不易保持长久。所以,这种形式的发展,首先需要传播的广度,同时更需要精品进行支撑。

 

2016130

                         



本文标签:十三行新诗紫藤山文化松竹体文化艺术手枪诗

版权说明:如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 紫藤山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附带本文链接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网站分类
搜索
文章归档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6 zitengshan.com 版权所有归 深圳市紫藤山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粤ICP备16121094号